不支持Flash
新浪财经

普林斯:私人银行目前不是花旗的中国重点

http://www.sina.com.cn 2007年03月30日 20:56 中国经营报

  第一站广东、第二站北京、第三站上海,花旗集团(CitiGroup)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·普林斯(CharlesPrince)在中国的行程围绕着花旗在中国的业务部署。“在中国我们采取的是多元化战略,一方面是开展自己的业务,另一方面是与本地银行合作。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个人、机构、政府和投资者。”普林斯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花旗在中国下一个优先发展的重点是投资银行,私人银行目前不是我们在中国的重点业务。”

  期待增持广发、浦发

  “花旗银行已注册成为本地的法人银行。我们会加快开展自己的业务,同时也会加强与本地银行的合作。除了广发银行和浦发银行,我们正在寻找下一个目标。”但普林斯并未透露这个目标是谁。

  2006年,花旗集团开始以收缩重组为基调的全球重组,在售让出旅行者保险公司后,也把前任董事长桑迪·威尔(SandyWeill)钟爱的红伞标记售让出去。“但在中国,我们采取的是多元化的策略。”在红白相间的“CITI”新品牌标识下,普林斯提到他刚刚去过的广东发展银行,也提到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(600000)的合作方式。他说,花旗集团在中国的零售网点将迅速扩张,从现在的16家到2007年底的30家。

  2003年1月,花旗以6700万美元收购了浦发银行5%的股份,除了在浦发银行拥有一席董事会成员的席位,花旗主要与浦发合作发行联名信用卡。2006年11月,花旗组成投资团队成功洽购广发银行利85.6%的股权,花旗最后持有广发银行20%的股权。现在,花旗拥有广发银行的日常管理权,在广发银行董事会委派了6名成员,并委派辛迈豪(MichaelZink)出任广发银行行长。

  “与本地银行合作,是花旗在中国多元化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。无论是日常银行业务还是信用卡业务,我们持有的广发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股权都不会导致发生市场冲突。”普林斯说,无论是对浦发银行,还是广发银行,花旗一直没有放弃一个梦想,即“未来数年内在得到相关监管机构许可的情况下可增持股份”。

  下一站:投资银行

  “我们下一个优先发展的重点是投资银行。”在普林斯的言之凿凿背后,花旗早已开始在中国内地加强投资银行团队。

  今年1月和3月,花旗集团先后吸引了张文东和钱于君加盟,这两位人士都有丰富的私人基金市场和投资银行经验。张曾是瑞银集团(UBS)董事总经理和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管,负责该部门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和战略制定;钱此前任德意志银行(DeutscheBank)董事总经理,负责亚洲投资银行团队建设和自然

能源组的业务。

  虽然普林斯明确表示“私人银行目前不是花旗在中国的业务重点”,但事实上,花旗银行已经于2006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花旗银行私人银行部,其门槛高达1000万美元。

  2004年7月,花旗在中国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

商业银行部。在获准成为第一批外资银行本地注册银行后,花旗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再次升级。3月14日,花旗集团在上海宣布启动“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创新巡回论坛”,对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与指导,并声明“将降低企业融资门槛,取消企业必须通过固定资产抵押来贷款的传统模式,提供贸易项下的融资贷款,让企业全盘激活自身的资产,全心投入生产扩张”。

爱问(iAsk.com)
不支持Flash
不支持Flash
不支持Flash